(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轉輪除濕機屬于空調(diào)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控溫除濕的典型代表。近幾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轉輪除濕機需求猛增,轉輪除濕機企業(yè)也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逐漸被消費者認知。
但是,現(xiàn)有的應用于轉輪除濕機或空調(diào)的加熱結構存在以下缺陷: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應用于轉輪除濕機和空調(diào)箱的加熱方式大多數(shù)采用電加熱管方式,電加熱管并排分布,加熱方式比較粗暴且效率低,這種方式的加熱轉換率低,最多只有70%,能耗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其能解決加熱轉換率低及能耗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包括風箱箱體、分布于風箱箱體兩側的側部貼合板及若干個首尾銜接的電熱結構,所述風箱箱體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進風口、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與所述出風口連通,所述風箱箱體的兩側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固定電熱結構的側部安裝孔;所述電熱結構包括若干個平行設置的左側電熱板及若干個平行設置的右側電熱板,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呈90°-150°,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呈起伏狀;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安裝于所述側部安裝孔,所述側部貼合板遮蓋于所述側部安裝孔上并固定于所述風箱箱體;空氣沿所述進風口向所述出風口流動,經(jīng)過所述電熱結構中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的往復加熱后,沿所述出風口流出。
進一步地,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呈90°,所述電熱結構呈w型分布,所述左側電熱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右側電熱板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呈120°,所述電熱結構呈w型分布,所述左側電熱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右側電熱板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側部貼合板垂直于所述左側電熱板。
進一步地,所述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還包括內(nèi)部護板結構,所述內(nèi)部護板結構包括若干個安裝板,若干個所述安裝板固定于所述風箱箱體內(nèi)側,若干個所述安裝板之間形成波浪通道。
進一步地,相鄰所述左側電熱板之間距離5-10cm。
進一步地,相鄰所述右側電熱板之間距離5-10cm。
進一步地,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為采用交流或直流供電的節(jié)能型電熱板。
進一步地,所述側部安裝孔呈長條狀,每一所述側部安裝孔的中部開設有避讓孔,所述避讓孔的寬度大于所述側部安裝孔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電熱結構呈t型分布。
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側部貼合板遮蓋于所述側部安裝孔上并固定于所述風箱箱體;空氣沿所述進風口向所述出風口流動,經(jīng)過所述電熱結構中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的往復加熱后,沿所述出風口流出。通過設置交叉分布的所述左側電熱板與所述右側電熱板以提高整個電熱結構的加熱效率,保障空氣與電熱結構的充分接觸,加熱效率高,進而降低加熱能耗。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中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的內(nèi)部結構圖;
圖3為圖1所示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的另一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的又一立體圖;
圖5為圖1所示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的再一立體圖。
圖中:10、風箱箱體;11、進風口;12、出風口;13、側部安裝孔;20、內(nèi)部護板結構;21、安裝板;22、波浪通道;30、側部貼合板;60、電熱結構;61、左側電熱板;62、右側電熱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
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5,一種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包括風箱箱體10、分布于風箱箱體10兩側的側部貼合板30及若干個首尾銜接的電熱結構60,所述風箱箱體10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進風口11、出風口12,所述進風口11與所述出風口12連通,所述風箱箱體10的兩側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固定電熱結構60的側部安裝孔13;所述電熱結構60包括若干個平行設置的左側電熱板61及若干個平行設置的右側電熱板62,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呈90°-150°,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呈起伏狀;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安裝于所述側部安裝孔13,所述側部貼合板30遮蓋于所述側部安裝孔13上并固定于所述風箱箱體10;空氣沿所述進風口11向所述出風口12流動,經(jīng)過所述電熱結構60中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的往復加熱后,沿所述出風口12流出。通過設置交叉分布的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以提高整個電熱結構60的加熱效率,保障空氣與電熱結構60的充分接觸,加熱效率高,進而降低加熱能耗。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加熱效率比普通電加熱管高,熱轉換率達到90%以上,且加熱無死角可以保障充分接觸,提高使用壽命。
優(yōu)選的,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呈90°,所述電熱結構60呈w型分布,所述左側電熱板61的高度低于所述右側電熱板62的高度。
優(yōu)選的,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呈120°,所述電熱結構60呈w型分布,所述左側電熱板61的高度低于所述右側電熱板62的高度。
優(yōu)選的,所述側部貼合板30垂直于所述左側電熱板61。
優(yōu)選的,所述轉輪除濕機節(jié)能加熱裝置還包括內(nèi)部護板結構20,所述內(nèi)部護板結構20包括若干個安裝板21,若干個所述安裝板21固定于所述風箱箱體10內(nèi)側,若干個所述安裝板21之間形成波浪通道22。所述內(nèi)部護板結構20具有風流導向作用,所述內(nèi)部護板結構20呈波浪狀,所述內(nèi)部護板結構20與所述左側電熱板61及所述右側電熱板62相匹配。
優(yōu)選的,相鄰所述左側電熱板61之間距離5-10cm。相鄰所述右側電熱板62之間距離5-10cm。具體的,相鄰所述左側電熱板61之間的距離或相鄰所述右側電熱板62之間的距離可通過人為設置和調(diào)節(jié)。
具體的,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電熱結構60呈t型分布。亦可保障流動氣體的充分接觸。
優(yōu)選的,所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為采用交流或直流供電的節(jié)能型電熱板。具體的,述左側電熱板61與所述右側電熱板62為微晶玻璃節(jié)能電熱板。發(fā)熱原理如下:將一種特殊材料施工到電絕緣基材上,形成一層1-20微米具有一定導電率的薄膜層。該薄膜層在通電直流或交流情況下,可立刻激發(fā)原子間的共振效應,并釋放出高能紅外遠紅外線;被加熱物質,在原子共振諧振與紅外遠紅外線作用下,可迅速升溫。
優(yōu)選的,所述側部安裝孔13呈長條狀,每一所述側部安裝孔13的中部開設有避讓孔,所述避讓孔的寬度大于所述側部安裝孔13的寬度,方便安裝,結構新穎,設計巧妙,適用性強,便于推廣。
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